海洋保护,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中新网12月13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吴家驹)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其生态环境关乎人类文明永续发展。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海洋生态环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如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12月7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的2024海洋保护大会上,这一话题引起嘉宾们的关注。
2024海洋保护大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中新财经记者 吴家驹 摄第十四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翟青表示,要大力推进“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推动河湖海湾生态环境保护从污染治理为主向推动河湖海湾生态环境保护从污染治理为主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协同治理转变,从单要素质量改善向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转变,从主要关注指标变化向更加注重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转变。
翟青同时表示,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陆海统筹、区域联动、部门协同,推动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刘青松表示,目前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在沿海地区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在陆海统筹方面仍面临挑战。
为此,刘青松认为,要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工作,要进一步建立经验交流互动机制,推进建设成果的应用。同时,要夯实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构建形成全社会的立体模式。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海洋生态环境管理中心主任姚瑞华则表示,应从“三水”统筹、陆海统筹加强流域海域系统治理。一是入海水质改善,基于海洋生态需求治理目标,加强入海无机氮治理,二是保障入海水量。
姚瑞华还表示,要河海联动开展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协同建设,编制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协同建设方案,编制协同建设方案、强化陆源排放管控、实施综合治理工程。此外,要加强科技支撑,提高认识海洋、保护海洋能力。
在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刘友宾看来,生态环境传播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要做好新闻舆论传播,开展新媒体传播、活动传播和行为传播。
刘友宾认为,中国的环境传播,应从应急宣传向常态传播转变。一是要从过去突发环境事件发生以后的被动应对,向正面引导舆论、做好典型宣传转变。二是要从在应急状态下注重新闻发布,向同时注重新闻发布和文化传播转变。三是要大力建设中国生态环境传播学。
本次大会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实现人海和谐共生”为主题,由中华环保联合会、集美大学主办。(完)
毒死武大郎的*,为什么可以救命?
“魔童”狂飙 “百亿神话”的现实注脚
掀起岛内文化思考,台湾网友为何如此期待《哪吒2》上映?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到莆田闹一次元宵
《哪吒2》里这些细节,看哭许多人
27岁女孩接班成“厂二代” 成功带领服装工厂转型
哪吒姓氏引热议 专家从姓名解析神话人物的渊源流变
价格低、短时长、种类丰富——年轻人爱上体验课
弥合传统寄递“时间差” “万物到家” 市场有多大?
文在寅:后悔提拔尹锡悦,对国民感到十分抱歉
腊肉:时间里的乡愁,人情中的年味
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江西广昌段: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哪吒到底在哪闹的海?各地争给“哪吒”上户口
《哪吒2》背后的潜规则,比神仙打架更精彩!
是茶馆也是民俗殿堂 成都茶馆里藏着中国年的味道
新方案出台!新能源市场化改革对电力行业有何影响?
特朗普:2025年2月9日为首个“美国湾日”
张伟丽再度卫冕金腰带!终结对手不败纪录